重磅解讀!中央經濟工作會釋放出什么樣的信號?
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
大省挑大梁·深化改革
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總結了2024年經濟工作,分析了當前經濟形勢,部署了2025年經濟工作。2024年我國經濟工作完成情況如何,對于2025年經濟工作,會議提出了哪些安排?釋放出什么樣的信號?
今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將順利完成
會議認為,今年是實現“十四五”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,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、穩中有進,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,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即將順利完成,中國式現代化邁出新的堅實步伐。
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黃漢權:特別是隨著9月份一攬子增量政策的落地實施,疊加以前存量政策效應的釋放,經濟社會發展的活力、動力都在增強,市場的信心在改善,社會的預期也好轉。從投資、消費、股市、樓市的表現看,說明四季度的經濟增長,出現比較明顯的回升。
對于2025年中國經濟,會議強調,要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,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,提高財政赤字率,增加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,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使用,優化財政支出結構,兜牢基層三保底線。要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,適時降準降息,保持流動性充裕,使社會融資規模、貨幣供應量增長同經濟增長、價格總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。專家表示,會議對宏觀總量政策定調更為積極,明年提高赤字率、發行更大規模的特別國債、降準降息等更大力度的政策值得期待。
中國社會科學院宏觀政策與評價研究室主任馮明: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方面,赤字率會有明顯的提高,同時政府支出的規模相比以往會更大,從而去帶動企業和居民支出的增加,同時向基層政府的轉移支付,以及向弱勢群體的社會保障的投入也會增加。在貨幣政策方面,具體到明年,通過適度下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,能夠為實體經濟提供更多流動性的支持。進一步引導貸款利率的下行,從而降低企業和居民的融資成本和債務負擔。
在對宏觀總量政策定調更為積極的同時,會議強調要打好政策“組合拳”,加強財政、貨幣、就業、產業、區域、貿易、環保、監管等政策和改革開放舉措的協調配合。
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恒:更加強調財政和金融的配合,各個部門之間的協同配合,政策的工具箱會進一步充實,進一步完善,有利于更好靠前發力,也有利于穩定預期。
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黃漢權:相當于是給宏觀政策定了一個強烈的穩增長信號。從明年來看,無論是財政政策、貨幣政策的實施力度、政策工具的創新空間、使用的節奏,都有能力形成更好的組合,來應對外部的壓力,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。
2025年經濟工作九大重點任務明確
對于明年經濟工作的重點,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:
一是大力提振消費、提高投資效益,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。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,推動中低收入群體增收減負,提升消費能力、意愿和層級。適當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,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,提高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。加力擴圍實施“兩新”政策,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,擴大服務消費,促進文化旅游業發展。積極發展首發經濟、冰雪經濟、銀發經濟。加強自上而下組織協調,更大力度支持“兩重”項目。適度增加中央預算內投資。加強財政與金融的配合,以政府投資有效帶動社會投資。及早謀劃“十五五”重大項目。大力實施城市更新。實施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專項行動。
二是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,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。加強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,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項目,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范行動。開展“人工智能+”行動,培育未來產業。加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。健全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,壯大耐心資本,更大力度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創業投資,梯度培育創新型企業。綜合整治“內卷式”競爭,規范地方政府和企業行為。積極運用數字技術、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。
三是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,推動標志性改革舉措落地見效。高質量完成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,出臺民營經濟促進法。開展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。制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。加強監管,促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。統籌推進財稅體制改革,增加地方自主財力。深化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,打通中長期資金入市卡點堵點,增強資本市場制度的包容性、適應性。
四是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,穩外貿、穩外資。有序擴大自主開放和單邊開放,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,推動自由貿易試驗區提質增效和擴大改革任務授權,加快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核心政策落地。積極發展服務貿易、綠色貿易、數字貿易。深化外商投資促進體制機制改革。穩步推進服務業開放,擴大電信、醫療、教育等領域開放試點,持續打造“投資中國”品牌。推動高質量共建“一帶一路”走深走實,完善海外綜合服務體系。
五是有效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,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。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,加力實施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,充分釋放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潛力。合理控制新增房地產用地供應,盤活存量用地和商辦用房,推進處置存量商品房工作。推動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,有序搭建相關基礎性制度。穩妥處置地方中小金融機構風險。央地協同合力打擊非法金融活動。
六是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,促進城鄉融合發展。嚴守耕地紅線,嚴格耕地占補平衡管理。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,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。保護種糧農民和糧食主產區積極性,健全糧食價格形成機制。因地制宜推動興業、強縣、富民一體發展,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渠道。發展現代化都市圈,提升超大特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水平,大力發展縣域經濟。
七是加大區域戰略實施力度,增強區域發展活力。發揮區域協調發展戰略、區域重大戰略、主體功能區戰略的疊加效應,積極培育新的增長極。提升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創新能力和輻射帶動作用。支持經濟大省挑大梁,鼓勵其他地區因地制宜、各展所長。深化東、中、西、東北地區產業協作,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和灣區經濟。
八是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,加緊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。進一步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。營造綠色低碳產業健康發展生態,培育綠色建筑等新增長點。推動“三北”工程標志性戰役取得重要成果,加快“沙戈荒”新能源基地建設。建立一批零碳園區,推動全國碳市場建設,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、碳標識認證制度。持續深入推進藍天、碧水、凈土保衛戰。制定固體廢物綜合治理行動計劃。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。加強自然災害防治體系建設。
九是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,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。實施重點領域、重點行業、城鄉基層和中小微企業就業支持計劃,促進重點群體就業。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。落實好產業、就業等幫扶政策,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,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。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,扎實推進優質本科擴容。實施醫療衛生強基工程,制定促進生育政策。發展社區支持的居家養老,擴大普惠養老服務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“楓橋經驗”,加強公共安全系統施治。
大力提振消費、提高投資效益,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是明年經濟工作九大重點任務的第一項。會議指出,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,加力擴圍實施“兩新”政策,更大力度支持“兩重”項目,加強財政與金融的配合,以政府投資有效帶動社會投資。專家表示,明年更多資源將向促消費、保民生靠攏。
中國社會科學院宏觀政策與評價研究室主任馮明:今年年初消費品“以舊換新”政策出臺之后,它的效果逐漸體現,家電類商品銷售的增長速度明顯上升了一個臺階。我們相信明年消費品“以舊換新”政策覆蓋商品范圍的擴大,以及財政資金支持力度的增加,都會帶動更廣泛的消費品銷售的增長。
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恒:特別提出了要提高投資效益,在資金和項目的匹配上要下功夫。改善供給結構,降低經濟社會的運行成本。
另一方面,會議指出,要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,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。開展“人工智能+”行動,培育未來產業。加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,健全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,更大力度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創業投資。
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黃漢權:科技創新在整個現代化建設當中處于戰略的核心地位。進一步強調科技創新的方向是為了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,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,這樣使科技創新更加聚焦,也更加能夠提升全要素生產力。
發布:北京路通融媒體中心
文字編輯:澎湃新聞
圖片來源:今日諸城
請先 登錄后發表評論 ~